您好,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!老站,搜索引擎当天收录,欢迎发信息
免费发信息
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> 襄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黄豆是舶来物?辟谣:自古有之,比国外早了好几千年

2019/8/19 11:40:55发布181次查看
记得小时候在农村,家家户户喝豆浆都是自己磨的,虽然外面也有卖,但都觉得自己磨的味道醇香一些。大家都是天还蒙蒙亮,就把黄豆泡好,然后用碾子磨几圈就好了,自己家里磨的豆浆,吃着也放心。
后来时代发展太快,就算是农村也很少有专门磨豆子的,除非是专门的豆腐坊,也再也喝不到那么醇厚的豆浆了。
黄豆可以磨成豆浆、可以点成豆腐脑、还可以做成豆腐,怀了就成了臭豆腐,就算剩下也能当成豆饼卖出去,所以人们常说,与豆子有关的行业,都是稳赚不赔的,此话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说起黄豆,其实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,黄豆是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作物,人们常说的五谷杂俩,其中就有黄豆。因此,人们说黄豆是舶来物,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。
外国人能吃到黄豆,追求溯源,其实还是从中国传出去了。黄豆真正在外国问世,是在19世纪50年代,也就是1902年才传到的外国。是一位叫做金韵梅中国女子,将黄豆的价值传播给了美国人,黄豆至此才慢慢流传到了外国。
罗特在他《神奇的的豆子:大豆在美国的兴起》中有记载:
她在那个时代,比同代人早了几十年把豆腐介绍给了更多的普通美国民众。
但是中国有黄豆,那是早在好几千年前了,因此黄豆并非是舶来物,而是我们国家自古便有的作物。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风霜,黄豆也在朝代的更替下,将过去的名字一层一层拔掉,最终才呈现了如今的相貌,一起看看黄豆的发展史吧。
黄豆起源商周时期,在秦汉时期,成为人们主要粮食黄豆,在古代却不叫这个名字,而是常被人称做“菽”,在《中国古代史》中有记载:
“黍、稷、粟、麦(大麦)、来(小麦)、秕、稻、菽(大豆)等都见于《卜辞》。
里面就曾提及菽,也明确指出了菽就是现代的黄豆。黄豆最早是起源于商周时期,证据是人们发现了大量的从商周出土的甲骨文,上面就有关于菽的大量记载,后来的考古学家,也发现了很多的黄豆化石,检测c的同位素,证明是商朝便有,因此大豆起源商周时期,是有理有据的。
在《诗经》有记载::
“中原有菽,庶民采之”
在春秋战国时期的《墨子》中也有提及:
“耕家树艺,聚菽粟。是以菽粟多,而民足乎食。”
可见,黄豆在古代,是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。由于黄豆产量巨大,在很多地方,都可以实现一年两熟,成为当时人们赖以生存的根本。
在商周到春秋时期,菽其实是豆类的总称,菽其实真正变成了“大豆”,其实是在秦汉时期。在《春秋·考异邮》所记:
菽者,众豆之总名,下有黄豆,胡豆,小豆,豇豆,豌豆,绿豆各种。
菽最终变成专属于大豆的称呼,在《神农书》中记载:
“大豆生于槐。出于泪石云山谷中,九十日华,六十日熟,凡一百五十日成。”
大豆自萌生以来,生长周期要经过90天的培育,在经过两个月的时间,才能成为真正的黄豆,一颗黄豆真正从埋到土里,到最后可以食用,需要经过150天的时间。
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,黄豆种植大幅度提升秦汉过后,其实是黄豆发展的一个上升期。在《氾胜之书》中载:
“大豆保证有收获,容易种植”。
黄豆依然是平民百姓的主要粮食,最常见的是人们把黄豆煮熟做成“豆饭”,但是个中滋味是并不好吃的,因此在三国时期,上流贵族是很少吃黄豆这种作物的,只有流离失所的百姓,与其说是吃黄豆,不如说是靠黄豆生存。
三国时期,是古代饮食风尚进步的一个朝代,在这一时期,出现了很多新奇的粮食,像包子、饼子都是在这一时代出现的,有更好吃的主食,有钱人自然不愿意吃粗糙的黄豆了。
最有名的一句古诗也曾描写过黄豆:
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,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。
曹植这首《七步诗》,以黄豆和豆萁的同源之名,象征他和曹丕的兄弟之情,不应该互相残杀,最终得以求得曹丕心软,仅仅是贬了官职,却保住了他的性命。
值得一提的是,直到晋朝时期,黄豆的名字还是叫做“大豆”,在西晋杜预对菽字有记载:
“菽,大豆也。
可见,黄豆即便发展到了晋朝,却仍然叫做大豆。到了南北朝时期,关于黄豆的制作有了大幅度改进,人们懂得制作豆豉了。
在《食经》上有记载:
五月到八月,做豆豉正当时。
《齐民要术》上也有记载:
四月五月为上时,七月二十日后,八月为中时。
大量的文献证明,古人在南北朝之后,便开始制作豆豉,还有特定的时间,是用新鲜黄豆碾碎,任其慢慢发酵,最终成为了美味的豆豉,这在当时,是家家户户最喜欢的佐菜食品,给古人平淡的饮食上,增添了一抹滋味。
唐宋时期,菽从大豆,最终成为了黄豆在唐朝之前,黄豆的称呼,大抵都是菽、和大豆,真正被人们叫做黄豆,其实最早是在唐朝时期。在《酉阳杂俎》中最早出现黄豆一词:
赤小豆、黄豆,死有持此二豆一石者,无复作苦。
所以,历史上黄豆的称呼,最早是在唐朝,如果有关文献认为在唐朝以前就有黄豆,那不是穿越了就是贻笑大方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唐朝时期,黄豆还有那么一段时间市场价值暴涨,究其原因,竟是后宫妃子为了争宠。
传说当时的唐朝皇帝十分喜欢胸大的女子,后宫妃子便以此为借,想尽办法丰胸,而从现代的眼里来看,黄豆的确是可以促进产生雌性激素,的确可以产生丰胸的效果。
就因此这件事,京城卖黄豆都发了家。史料记载:
开成间,京畿豆贵,石十金。
一石十金,虽然有些夸大的意思,但是也表示了当时的黄豆,的确价值颇高。
宋朝以后,出现了用黄豆做成的豆豉汤,风靡一时,甚至还有小贩沿街叫卖。宋朝风俗宝典《岁时广记》第十一卷有记载:
“盐豉、捻头,杂肉煮汤,谓之盐豉汤。”又咸又鲜的咸豆豉,扭成股的香脆麻花段,配上肉,煮成汤,叫做盐豉汤。
这盐豉汤,其实就是豆豉加上肉炖成的,在现在看来可能味道不会太好,但是在宋朝,却是人们眼中难得的美味佳肴。
元明清时期,人们对黄豆制品,有了新的研究元朝的宫廷美食种类繁多,黄豆也在这一时期,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美食,其中传播最远、最常见就是黄豆酱。在元代《居家必用事类全集》里有记载:
黄豆不拘多少,水浸一宿,蒸烂,候冷,以少面掺豆上拌匀,用麸再拌。扫净室,铺席,匀摊,约厚二寸许。净穰草、麦秆或青蒿、苍耳叶,盖覆其上。待五七日,候黄衣上,搓揉令净,筛去麸皮,走水淘净,曝干。
这是古人对黄豆酱的制作办法,较如今虽有所不及,但是大体上也没差大多,以面麸敷其黄豆,上面盖着苍耳叶子等等,发酵5-7日,自可取出,用水洗净,便可以食用了,黄豆如此食用,在元朝百姓中,随处可见,价格也很亲民。
提起黄豆,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黄豆制成的豆腐。做豆腐的人,是汉朝时期的刘安。明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曾说:
“豆腐之法,始于前汉淮南王刘安。”
方法传到明清,也是人们喜爱的食物。尤其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。
朱元璋是农民之子,揭竿起义后成为了一国之君,他也没忘了自己的出身,勤政爱民,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,每顿饭必有一盘豆腐,用来警示自己,勤俭节约之意。
传到了清朝,黄豆的制作办法,亦或是美食的种类,基本都延续了前人、无非是在豆制品上下功夫,最终成为了这么多豆类的食物。像豆饼、豆板、还有豆筋等等,都是从黄豆的发酵上萌生出的。发展至今,已经有了4.5000年的历史,我国算是黄豆的发源地了,而外国,却要晚了足足几千年,才知道黄豆的。

襄阳分类信息网,免费分类信息发布

VIP推荐

免费发布信息,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-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-2
企业名录